遺傳學親子鑒定的發展
醫學科學家率先使用染色體多態性來鑒定親子關系。
在20世紀80年代,醫學科學家率先使用染色體多態性來鑒定親子關系。染色體多態性,也稱為異形性,是指在正常人群中常見的染色體形態的微小變化,該多態性可以是遺傳。該技術使用其形式來識別親子關系。這取決于技術人員的主觀判斷,其準確性不盡如人意。
孟德爾遺傳規律為親子關系的血型鑒定奠定了基礎
根據19世紀末確認的孟德爾遺傳規律,人們認識到根據遺傳學的觀點,人類血型被遺傳為下一代。因此,某些血型父母的孩子也有相應的血型,為親子關系的血型鑒定奠定了基礎。測試的血型越多,準確性越高。如果血型檢驗的結果顯示沒有遺傳關系,則可以作出否定親子關系的結論。然而,遺傳關系的存在并不能完全決定親子關系。
血球抗原用于親子鑒定
在20世紀70年代,人們發現白血球抗原可用于親子鑒定,其準確率為80%。結合血液檢查,可以達到更高的準確度。
DNA檢測結合遺傳學廣泛應用于親子鑒定
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親子鑒定是DNA分型鑒定,血痕、頭發、口腔細胞等檢材都可以用于親子鑒定。利用DNA進行親子鑒定,只要十幾個DNA位點進行檢測,如果一切都一樣,就可以確定親子關系,如果有三個以上位點有不同的情況,則可以排除父母-兒童關系,一兩個點位如果不同,則應該考慮基因突變的可能性,并且應該添加一些用于檢測的位點。一個人有23對(46)染色體。同一染色體上同一位置上的一對基因稱為等位基因,通常一個來自父親,一個來自母親。如果檢測到一個DNA基因座等位基因,其中一個與母親相同,另一個應與父親相同,否則有疑問。